几乎每个周末,江西南昌胜利路步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总会有这么一个固定的身影:衣着光鲜,看似白领,却总拿着个袋子走走停停,一会儿猫腰拾起个烟头,一会儿蹲下身去和黏在地上的口香糖“较劲”……原来他是在义务捡垃圾,这一捡就是3年。近日,微博大V“天天正能量”发布了这样一则微博,引发网友对这个“怪人”的好奇:他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要这样做?有病还是作秀?有网友说,他是武汉人。前日,记者赶到南昌,见到了这个“垃圾哥”。
月工资六七千还捡垃圾
“垃圾哥”名叫鲁新海,39岁,土生土长的武汉伢,家就住在傅家坡省公安厅宿舍,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他2005年到南昌一家眼科医院工作,每月工资六七千,在当地算是白领。今年1月他在南昌买房买车成家。
见到鲁新海时,他穿着整齐的白衬衣、西裤,手里很不搭调地提着一个大袋子,里面装了许多个垃圾袋,右手指黑乎乎的,手里还捏着一根刚捡的烧烤竹签。
见到家乡人,分外亲切,他用一口武汉话告诉记者,他从2010年开始就在步行街上捡拾垃圾,大约每周1次,每次个把小时,无论刮风、下雨,周末他尽量不“缺勤”。平时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也不定时去,每次都能捡满满一大袋。步行街上的商户、环卫工常开玩笑说他是“义务美容师”。
刚开始捡时只有他一个人,常常会遭遇异样的眼光和不理解的声音。“你看那人好怪,衣服穿那么干净,却爱捡垃圾,估计是精神有问题。”
面对别人的猜疑,鲁新海感到很委屈也很无奈。“开始也想过放弃,但想到自己的初衷是为了城市环境更整洁,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捡了这一小片就干净了,看到我捡垃圾,丢垃圾的人就少了,那么这一片的干净就会扩大。”
他被人指责说是“作秀”
一开始为何想到捡垃圾呢?鲁新海说,他挺喜欢南昌这座城市,尤其是步行街,让他找到了家乡的感觉。这条街像武汉的江汉路,店铺的分布格局简直就和江汉路一模一样。想到武汉的步行街那么整齐干净,而南昌步行街并不长,每天人流量大,却常有不自觉的市民将垃圾随手丢在路上,让他心里很不舒服。鲁新海干脆自己动手,只要有空闲时间,就跑去捡垃圾。他说:“要把这里捡得像江汉路步行街那么干净,站在干净街道上,感觉像回到了家乡。”
别以为捡垃圾是件轻松活儿。8月17日晚,记者陪鲁新海在步行街上来回捡了三遍,不记得弯了多少次腰,走了多少米路,只觉得腰腿酸痛。而鲁新海只用了15分钟左右,就捡了满满一大袋垃圾。“你看看这些烟头和冰棒袋、烧烤竹签都是有消费能力的人丢的,可就是不知道多走几步丢进垃圾桶啊!”鲁新海边感叹,边捡起一个烟头。
这时一对20多岁的情侣路过,见记者正拍照,女的问:“他们在做什么?”男的眼皮一翻,很不屑地大声说:“作秀呗。”一旁的鲁新海跟没听见似的。鲁新海的妻子李璐忍不住了,冲小情侣大声喊:“那你们怎么不来秀一个?”鲁新海赶紧拉住妻子,“莫理他们。”
李璐是做生意的,每月收入也不菲。谈恋爱时,她并不知道丈夫有这“爱好”,后来慢慢理解,也加入捡垃圾的活动。有时丈夫下班后去捡垃圾没时间吃饭,她就做好饭送去,然后帮丈夫一起捡。“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相反,我为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这个直性子的南昌女子用行动支持丈夫。
“阔太”开豪车跟着他当志愿者
在鲁新海的引领和示范下,越来越多的南昌市民加入美化环境的行列,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参与到捡垃圾的志愿者队伍里,最多的时候,步行街上捡垃圾的志愿者达到40多人。
8月17日晚,到步行街来捡垃圾的还有15名志愿者。小婧在这群志愿者中特别显眼。她长得很漂亮,还带着个两个七八岁的男孩,一个是她儿子,一个是侄儿。他们身上都是名牌衣服,开着豪车过来。捡垃圾时却毫不含糊,戴着手套,蹲在地上特别认真。小婧喜欢做公益,在网上看到步行街有人捡垃圾,就带着孩子一起来,借机对孩子进行公德教育。
卓铉晟是和爸妈一起来的,妈妈是个小学老师,爸爸在建筑工地工作。小家伙也是志愿者中的“老人”了。上周虽然生病发烧,还是坚持来捡了1个小时。这次他正休息睡觉,一听爸妈要来捡,立刻蹦起来要跟来。奶奶还特地给小家伙准备了一个铁镊子。铉晟妈妈说,以前孩子也爱乱丢垃圾,第一次来做志愿者后,累得连吃两个冰淇淋,说:“妈妈,扫地阿姨太辛苦了,我以后再也不乱丢了。”
53岁的吴莹则带领了10多个小朋友来,都是家族中的孩子。她说自己退休了没事了,想发挥点余热,尽管有专门的环卫工人在打扫,但毕竟游人流动性太大,垃圾总是循环出现,因此也需要她这样的人来帮忙“查漏补缺”。至于孩子们是来锻炼的。“孩子们经过锻炼懂事多了,而且成绩都特别好。”
小洁是南昌航空大学应届毕业生,是个漂亮文静的女孩,捡垃圾一年多,还因此“捡”到个男朋友—一帅哥逛街遇到她正捡垃圾,感慨这女孩人长得漂亮,心地也善良,两人由此相识。之后,男友多次陪她一起捡垃圾。
月薪六七千帅哥大街捡垃圾3年 被质疑作秀(图)
(责任编辑:UN605)
上一篇:的哥答应送回乘客遗落包裹 得知有4万元后关机 下一篇:湖北20名监督员下月上岗 将赴景区暗访“挑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