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营养餐调查:学生扔过期面包 老人捡回喂猪
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自2011年下学期起,国家开始实施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每人每天3元钱的营养改善计划,这本是一件惠及民生的好事,在我国一部分地方却走了样。由此导致学生营养午餐质量缩水、国家资金浪费,以及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亟须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
上千万元营养餐补助变成商业利润
涟源市是湖南省37个试点县市之一,该市8万多名农村孩子,于2012年上学期起享受到了膳食补助。开始时,大都由学校食堂向学生供餐,解决了偏远山区孩子饿肚子的情况。可自2012年下学期起,学生们每天所享受的营养膳食变成了一盒调制乳、几小片膨松饼干或一些面包。
据知情人士透露,企业如此供餐,出厂价不会超过2元。照此算来,该市8万多个孩子一年就有超过1600万元的“学生营养”补助变成商业利润。以国家有关文件中“学生营养补助资金应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食品”的要求来衡量,即有1/3没有进入学生口中。
笔者走访了该市多个乡镇的农村学校。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家长都对已实施了一学期的学校食堂供餐改成企业供餐深感疑惑。他们认为,该市绝大多数学校是完全可以由学校食堂供餐的,可以让孩子们中餐吃上热饭热菜。但不少村级小学或教学点因为当年为供应营养午餐而开办的食堂停办了。笔者所见的六亩塘镇湴冲小学“学校食堂”的标牌犹在,但已租给别人开起了小超市。
过期食品危及学生健康
让家长、老师们更为担心的是这些食品的安全问题。去年10月,有数十名学生因食用变质学生奶,回家后又吐又泻,全身发烧,身上长水痘,医院检验报告单上标注“食物中毒”。家长们因恐慌而群情激愤,该校校长因此遭到围攻和唾骂。家长们怕这些食品再次祸害孩子,便阻堵送货车入校。
据涟源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负责人介绍,去年中秋节三天,忙得他头昏脑胀,连续接诊了快溪学校的六七十个呕吐、腹泻、肚子痛、发烧的学生,他们都疑似食物中毒。
一位校长说:“对企业所供的食品质量非常担心,但又不能由我们掌控。”家长们更是提心吊胆。一位名叫梁承永的家长说,他家13岁的男孩彭湘东在涟源市三甲中学读初二,学校曾一次发给孩子一周的“营养食品”。
他家境贫困,小孩也贪嘴,一次就喝了4瓶学生奶,其中一瓶变了味也舍不得丢,喝下去后,当晚腹痛如绞,又吐又泻,发高烧,全身出现红点,医师说这是食物中毒引起的。他为此花了近万元医疗费。他说,当时没有保留食物样品和呕吐物,若去追究供货商和学校责任缺乏证据,真是有冤无法申。
经了解,供货商每个星期向学校分送一次食品。学校是否一次把食品分发给学生呢?笔者询及有关学校的老师,确实有部分学校因“怕虫伤鼠咬难保管”或称“天天领领发发,老师们忙不过来”,就把这些食品一周一次发到学生手里。
“过期面包扔了可惜,只好喂猪”
孩子们说这些食品既不能填饱肚子,又吃厌了,不好吃。他们往往把调制乳喝几口就随手丢了,尤其是那些发硬的面包丢得更多。
笔者在一所农村中学的垃圾堆旁遇到一位邱姓老婆婆,她一手拿火钳,一手提一塑料袋捡着面包和饼干。她说:“你看,国家花的钱真冤枉,浪费太可惜了,我捡回去喂猪……”
日复一日使用这些包装食品,丢弃的包装物处理也成了一个问题。饮料和食品的包装垃圾堆积日久,恶臭难闻,蚊蝇麇集。一些学校虽建有焚化池,因天气等多种原因不能天天焚烧,这些包装物烧的时候也是火苗小烟雾多,气味熏人。
贵州省教育厅学生资助办主任周忆江表示,多数食物安全事件发生在由企业供餐的学校,这种定型食品不营养,添加了防腐剂,对学生的健康很不利。所以贵州省叫停了这种企业供餐。
涟源市教育局的一位负责人坦陈:“这种‘一刀切’的企业供餐模式,不切合实际,并不能真正起到改善学生营养的作用,单一的牛奶、面包吃久了,学生们很厌烦。”
国家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供餐形式以完整的午餐为主;供餐食品以提供肉、蛋、牛奶、蔬菜、水果等食品为主,不得以保健品、含乳饮料等替代;供应模式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在涟源市域为何视三个“为主”的规定于不顾,强制推行这种企业供餐,而让孩子们应“足额”进口的3元钱膳食有所流失?笔者为此深感疑虑。(记者 何祥初)
上一篇:广东公益机构建议:专业组织可进校园防性侵 下一篇:聚焦器官捐献:登记者多 真正捐献者仅占1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