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善款明细查询真的不可能吗?
沈阳百岁老人关英汉日前捐赠10万元存款给红十字会,却未能在网上查询出捐款信息。对此沈阳市红十字会表示,红会查询平台上只能查到包含几个人捐款额在内的一笔款项,而没有每个人的明细。要分清每一笔捐款具体流向,几乎不可能。(5月5日《京华时报》)
老人捐赠善款的流向和去处,是红会慈善运行的一个样本,不管是当年捐给印度洋海啸的8万元,还是前不久捐给雅安地震灾区的10万元,都可以通过银行账户转移的线索,找到确切的去处。但是,这两笔捐款确切地用在了哪些项目上,或者救助了哪些区域或者和谁,又无踪可寻。这意味着,可以确认善款内部游转的通畅,并不确保善款一定用到了合理的地方。
对此,地方红会的解释是:个人单笔捐款的具体信息在向上汇报的过程中就好像支流汇成海洋,除非有真正综合性的总平台,保证各级信息全部录入。然而现实是,这样的平台尚未真正建成。
坦率地讲,这样的解释是在拿条件当借口。事实上,平台也好、条件也罢,不过是慈善募捐与支出的工具,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慈善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理念与模式。反观红会慈善资金的管理,更像是财务收支上的“两条线”模式,即收支分离,统收统付。慈善收入不问出处,慈善支出不分来源,是肉烂在锅里,理论上都用于了公益,但实际是支出无限大的“箩筐”,会给滥用善款留下空间。
的确,单纯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统缴统付处理起来显得很简便,但是不把捐款明细与具体支出项目对应起来,被衰减的信息,其实就开始变相弱化了捐赠者的权益,甚至背离了捐赠者的意愿,也使得慈善捐赠使用缺少微观细节的制约,从而让捐赠者的善款,异化成了慈善机构可自由支配的钱,变得说不清道不明。
其实,公信力必然来源于制度机制所具有的先天“免疫力”,没有能够取信于人的机制作保证,任何个案必然会招致普遍的怀疑。相反,有了健全的制度,任何怀疑,都会从个案的层面予以消弥。善款不宜收支“两条线”,统收统付无异于大包大揽,本身并不利于慈善透明。促进慈善透明,需要条件与平台,更需要内部模式的变革。红十字会应将财务管理方式调整为“捐款人导向型”,即慈善支出的每一笔款项,应对应有具体的来源,并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做到多细,就做到多细。
譬如,类似于层层上缴的基层红会善款,在某个时段内、什么项目累计多少用于何种项目,总归是能够办到的,更何况下面上缴善款的用途,理应赋予其知情权,形成应有的信息回路。至于电子信息平台的引入,其功能不过是让信息透明趋于明细化。技术再万能,终究替代不了制度。所谓非不能也实不为也,红会的诚意真该打个大大的问号。
木须虫 (职员)
上一篇:画家拍卖作品筹慈善基金 一再强调“公开透明” 下一篇:农夫山泉晒美国检测报告表清白:人在做 天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