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公益 > 正文

台胞女子捐肝救父 称要与父亲分享生命

  都说父爱如山。当父亲生命遭到疾病的威胁时,作为子女会做出什么样选择?来自台湾的陈思文义无反顾地将肝捐父亲,以特殊的方式回报他的养育之恩。

  昨天,记者在浙大一院肝移植病房见到了这个勇敢的女儿。据了解,浙大一院已经做了200余例亲属间的活体肝移植,而子女给父母捐肝的不过五例。

  要强的父亲忙事业,累到晕倒才住院

  今年35岁的陈女士,儿子已经念小学四年级了,深深地体会当父母的不易。

  “爸爸是一个很严厉的人,也很要强,他在苏州昆山开了一家企业,基本上常常是苏州和台湾两地跑,我和姐姐是妈妈带大的,我们很少见到爸爸,相聚的时间也很少,但他对我们的要求从来没有放松过。”陈女士说,姐妹俩长大后,姐姐留在台湾,她来到了杭州,在一家单位上班。

  因为工作比较忙,陈女士的儿子托给父母带,她会每周去看他一次,非常牵挂,每次看到儿子一些不好的表现,她也会像爸爸以前教育她和姐姐一样严厉,“自己当了妈妈,才知道爸爸对我们的严厉都是为了我们好。”

  在陈女士看来,父亲的背影永远像大山一样坚强。然而,今年3月下旬,陈女士的父亲喝酒后,突然出现了全身乏力的情况,小便的颜色也变得深黄。感觉不太对劲的他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肝脏受到严重的损害。

  “40多年前,爸爸体检的时候,就发现乙肝抗原阳性,但身体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他也就没有当回事,他非常要强,做生意如此,对自己的身体也是如此。这次突然查出来肝损害,爸爸却不愿意住院,每天忙着工作,直到晕倒了,再次被送进医院。”陈女士说,听说爸爸的情况后,她马上建议爸爸转到浙大一院来就诊。

  女儿捐肝给父亲回报养育之恩

  “陈先生的情况比较危重,唯一的办法就是肝移植,在等待合适的肝源过程中,我们用人工肝的办法,帮助维持他的生命。”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一院院长郑树森院士说。

  在等待肝源的过程中,陈女士一家也积极展开行动,全家人都来配型,结果陈女士配型成功。

  “姐姐的身体不好,在我表示要捐肝后,她一度反对过,因为担心对我身体有伤害,不过爸爸的病已经没办法等下去了,所以她不得不同意。”陈女士说,向医生表达了这个愿望后,医生也有担心。

  “子女给父母捐肝,这样的病例在我们活体移植中非常少,至今为止不过五例左右,不过子女给父母供肝,从肝脏的质量上来说,比父母给子女质量更好。”郑院士表示,在活体肝移植前,医院会严格评估供体和受体双方的身体状况,特别是肝脏的大小,是要以克来计算的。国际上的惯例是供体的肝脏必须保留30%以上,每个人的肝脏大小和体重有很大关系。陈女士给爸爸供肝,最大的难度就是两人体形相差较大,体重相差20公斤,肝脏的大小也悬殊,所以要精密估算两者是否适合供肝。

  “我当时也很紧张,不过医生估算后,说我的肝脏刚刚好,紧扣标准,非常幸运。”陈女士说,因为身体也比较好,就没有特别地调养过,手术当天有一点紧张,不过心中更多的是想一定要救爸爸。

  4月2日,由郑院士主刀,陈家父女之间进行了肝移植,手术很成功。昨天,陈女士和爸爸都已经转入了普通病房。

  “担心是有一点的,现在肚子上有一个L型的疤,不过我之前了解过许多知识,肝脏的再生能力很强的。”陈女士说,自己的一切都是爸爸给的,她选择和爸爸分享生命。

  “孝顺是传统的美德,‘孝顺’两字和儿子讲太抽象,不如用行动来体现,他听说我救了外公,也很高兴。”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