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娱乐 > 正文

戴玉强:计划55岁就退休 唱歌是件费体力的事


  广州日报7月19日报道 被誉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帕瓦罗蒂接班人”,在国内和国外都是粉丝们热捧的对象,戴玉强如何看待歌剧在娱乐时代的生存?对年轻人有何建议?对中国原创歌剧又有什么思考?前晚,在“2013名家名歌广东演唱会”开始之前,他接受本报专访,对这些问题细细道来。

  “不能总是唱威尔第、普契尼,在全世界大范围演出的50部歌剧中,将来也会有中国吧”

  广州日报:你参加过多次青歌赛,也当过评委,你觉得年轻人着急吗?

  戴玉强:“一夜成名”即使是成了,也是昙花一现。就像金庸小说里的人学会了九阴真经,一时不得了,但到了少林寺方丈那里,全都不好使。做歌手这一行,没有近道可抄,只有把基本功打扎实了,就像练武之人每天都要蹲马步一样,我每天都得背词呢,才能一步一步往上走,一个钢琴家要成名需要20年,小提琴家需要25年,而唱歌剧的歌唱家要站在台上,腿肚子不往前转(紧张),至少要用上10年的时间,所以,要是耐不住寂寞赶快离开。

  广州日报:年轻人想要涌现出更多的“戴玉强”,主要是哪里不足?

  戴玉强:现在的年轻人跟我当年比起来幸运多了,我当时买个光碟都难,如今网络信息发达,有各种各样的范本可供学习借鉴,就如过去学习意大利语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现在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办到了,关键还是要学生自己主动去学。

  广州日报:我们也看到,这两年包括《西施》、《原野》等中国原创歌剧越来越多,这是一种趋势吗?

  戴玉强:像《西施》这种中国原创的歌剧也是越来越多地出现,说到这个不得不提到历史的因素,中国的社会形态是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过渡至信息文明,而我认为,剧场艺术是工业文明的最高表现形式,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也必将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不能总是唱威尔第、普契尼,在全世界大范围演出的50部歌剧中,有法国、德国、意大利各个国家,将来也会有中国的作品吧,这是我的理想。

  广州日报:有人认为,原创歌剧题材重历史轻当代,同样拉开了和观众的距离,你认为主要从哪些方面提高?

  戴玉强:关键不在于题材,只要是民族的审美就可以。不过,中国原创歌剧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建国初期,像《白毛女》、《江姐》这样的歌剧当时就为歌剧应该往哪一个方向走,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有声音认为要按着洋的写,也有人认为要按着民族的写。而歌剧《西施》、《原野》就是借鉴西方的创作套路来包装中国的故事,这里面谁对谁错也说不清,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关键是这部歌剧最终能流传下来,能获得观众认同。

  广州日报:你说过自己不是用心灵在歌唱,是用生命在歌唱,为什么?

  戴玉强:这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当然你唱的时候还要融入你的心,但是唱歌真是一件耗费体力的事,不光唱久了就是张嘴就来,不太需要过脑子了,这已经变成了一种肌肉的记忆,而且是耗费生命的事。别人都在那里喝酒、玩耍,我还在吭哧背词,你说是不是辛苦?

  广州日报:你都到了这个地位了,还有必要这样吗?

  戴玉强:太有必要了。成本成本的歌剧都得背,现在上台我还会紧张,而且走上英美主流歌剧的舞台,我还是有点心虚,我们和外国歌剧水平的差距就像两者经济的差距。

  广州日报:如此耗费生命,你会有不想唱的时候吗?

  戴玉强:我计划55岁就退休,但如果发现自己哪天力不从心了,马上撤。在艺术表演路上,自己不可能永远地保持激情和魄力,但也正因为本着对歌剧的一份热爱,会将自己的状态保持最佳。我一年前把20多年的烟瘾戒了,也会吃药保护嗓子。

  “唱好美声,并不是只有好的声音就能演绎的,你以为是《星光大道》的冠军出去吼两声就可以了?那是瞎掰”

  广州日报:廖昌永说美声就是美好的声音,并不需要特定的发声技巧,你对美声有特别的看法吗?

  戴玉强:确实是的,美声和歌剧是不能分开的。我们老祖宗的民族的声音是在生产和劳动的田间地头吼出来的,很多民歌都是这样。然后到了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之后,创作了极大的物质财富,从此音乐才走向了殿堂。歌剧是最高的殿堂艺术,美声唱法随着歌剧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一旦离开了剧场,美声就没有优势了。而且美声的演绎,除了要有好的嗓子外,还应该掌握各方面的技巧,这一切构成了美声的综合概念,不学、不训练是不行的,所以要唱好美声,并不是只有好的声音就能演绎的,你以为是《星光大道》的冠军出去吼两声就可以了?那是瞎掰。

  广州日报:需要个性吗?

  戴玉强:美声唱法跟流行唱法不同,美声唱法不需要歌者发挥个性,而要求的是整齐划一,“一个味儿”,除了嗓音作为先天条件要优秀以外,唱法更需要一致,所以说,技巧方面,正确的方法只有“打开喉咙,清晰歌唱”这一种,错误的却有千万种。当然,听多了还是会听出这是戴玉强,还是其他人在唱。

  广州日报:你是否认为美声天然是一种小众的艺术?

  戴玉强:老实说,不管在哪里,歌剧的普及度都不高,我也并没有打算把歌剧作为一种大众的文化推广出去,广州大剧院2000多个座位,我天天唱,一年才多少人听?当然,即使说希望与大众拉近距离,但因为受多方面客观条件制约,歌剧对普罗大众来说还是消费较高的艺术产品,莫说几千块钱一张票,几百块钱一张也很少人舍得花。

  广州日报:国内一些人觉得听歌剧是一种地位和身份的象征,于是都跟着附庸风雅了,你怎么看?

  戴玉强:是有这样的人,但这毕竟不是主流,因为你物质生活丰富了,需要来点滋养你心灵和灵魂的东西吧,歌剧就是。只要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场,我们就很高兴,我经常说,听千曲而后知音,谁都不是天生就懂。

yule.sohu.com true 大洋网-广州日报 http://yule.sohu.com/20130719/n382050772.shtml report 2883 戴玉强在歌剧《图兰朵》中。广州日报7月19日报道被誉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帕瓦罗蒂接班人”,在国内和国外都是粉丝们热捧的对象,戴玉强如何看待歌剧在娱乐时代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