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校训,校训都是一句简短的拉丁文,依据成立时的理念与理想、历史与传统提炼而成,体现了办学理念和治学精神,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期望和要求。
海德堡大学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成立于1386年。该大学成立之初立下的校训是:“面向世界、面向科学”。早在16世纪下半叶,海德堡大学就是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成为向世界开放的自由主义大学。这不仅表现在其外国学生的数量上,而且还表现在所谓的海德堡精神上,即由20世纪的马克思·韦伯及其挚友、神学家恩斯特·特罗尔切连同其他一批年轻学者所倡导的跨学科的对话精神。
曾任教育部长的洪堡大力推进大学制度改革,他于1810年创建了柏林大学(1949年后更名为洪堡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他倡导独立自由,弘扬求真精神,使该大学以探求真理为宗旨,以传播新知识为己任,成为“现代大学之母”。洪堡把“科学”和“自由”作为大学的校训。他所倡导的“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教授治校”的理念是现代大学办学的共同思想渊源。
成立于1477年的图宾根大学的校训最简短:我敢做。这句话可以让人产生许多联想,可以理解为作为学生要在科学上敢于尝试一切,也可认为学生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这一校训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在拥有84000人口的图宾根市,每4人中就有1人是大学生。或许是“我敢做”校训的激励,图宾根大学培育出了众多大家。“天上的立法者”开普勒、德国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德国最伟大的诗人荷尔德林、浪漫主义诗人乌兰德、艺术童话大家豪夫、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与中国文化颇有渊源的黑塞等,都曾在该大学就读。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也毕业于该大学。
著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德国首批被评为国家重点资助的三所“精英大学”之一。“慕工大是巅峰”的口号已经在德国家喻户晓,响彻欧洲乃至整个世界。该校的校训是:“立足巴伐利亚,成功于世界”。慕尼黑工业大学非常重视扎实的基础教育,世界各国的客座科学家之所以优先选择慕尼黑工业大学,是因为该大学的科学研究具有独特性。
德国大学的校训主要体现学校的目标与特色,校训内容很少雷同。如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特里尔大学),科学是桥梁(德累斯顿大学),真理会解除一切束缚(弗莱堡大学),突破传统界线,永往直前(莱比锡大学)。
英国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校训都采用拉丁文。校训内容五花八门,个性十足,如:此间为神圣与智慧起源之所(剑桥大学),创意群星(伦敦艺术大学[微博]),科学捍卫帝国并为之增光添彩(伦敦帝国理工大学)。
从英国大学的校训大致可以解读出该校的历史、办学思想和宗旨、教学特点风格等。如:思想至高无上(华威大学),教学相长(奇切斯特大学),经验亦良师(德比大学),方法、真理、生命(格拉斯哥大学),知识、智慧、人道(曼彻斯特大学)。
有的校训简洁、通俗易懂,如告诫学生以学为主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南安普顿大学);做你该做的事,做好你的事(伯明翰城市大学);宁静的岁月最适宜增长见识(利物浦大学)。有的则破费思量,需要花时间用心解读,如:从地面到太阳(中央兰开郡大学),吾等紧随光明(埃克塞特大学)。
很多校训都激励学生刻苦求知。如:格物致知(巴斯大学),探求事物本源(伦敦政经学院),学以求变(波恩茅斯大学)。此外,“真理”等词汇也经常出现在校训中,如真理、团结与和谐(卡迪夫大学),真理之门向所有人敞开(兰卡斯特大学)。当然,志存高远的校训是少不了的,如服务全人类(伦敦城市大学[微博])。由于大学与教会的历史渊源,有的校训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主的光芒照亮吾辈前程(牛津大学)。
(本报驻柏林记者 柴野 本报驻伦敦记者 戴军 本报柏林伦敦3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