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标志建筑钟楼。CFP供图
8月1日,在第七届“安生中国创新英才特训营”上,美国Zinch教育高校项目主任罗伯特·帕特森给来自全国百强中学的200多名中国学生作了一场讲座,详解以常青藤高校为代表的顶级美国大学是以怎样的标准挑选高中生的。
罗伯特·帕特森曾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本科生事务办主任,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北卡罗莱纳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担任本科生事务办副主任。在他看来,“常青藤想录取的学生,必须要有特点,想法和别人不一样。”
帕特森说,美国最好的大学往往都有一些更高的、额外的要求,比如,高中时选修的AP课程学分不能直接转换成大学学分,必须从头学起;斯坦福大学学费昂贵,从来不提供奖学金给本科生,它的申请和录取却要比其他学校更早,11月申请,12月就通知结果。
如何能让自己的申请材料打动名校的招生官?简而言之,“要能把你和其他人区分开来。”帕特森说,这些材料最好能形成一个整体,让招生官看了以后,能够建立对你的完整印象。以斯坦福为例,第一遍筛选材料的人会先选出一部分优秀的材料,以故事的形式复述给拥有最终决定权的委员会成员。因此,好的申请材料,往往能讲一个完整故事。
“文书就是要讲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让别人知道你是谁,而不是用来展现你的英语写作能力。”他认为最好的文书,就是“集中描写你一生中干过最棒的一件事情,和它对你整个人生的影响”。
一个申请到斯坦福的学生,就是用这样一份文书打动了招生官。这名学生在去非洲做义工时遇到一起事故,从脖子往下全部瘫痪。他在文书中并没有渲染自己的悲惨,但是用这件事把他的整个人生串了起来:因为瘫痪,他只能请家庭教师来为他教学,最后依然取得了接近满分的ACT成绩,成绩甚至比瘫痪前还要好。他说,“因为我的身体不能动了,所以我学会了用脑子来解决所有的事情。”
另一个原本在候补名单上的学生则是反例:他提到自己为奥运会担任每周30小时翻译工作的经历,这个经历很吸引人,但他的描述却是干巴巴的,完全没有解释自己具体做了什么工作,有什么收获,结果没有被录取。
帕特森说,对于一个申请者来说,学业成绩很重要,但不一定要求你的成绩一直拔尖,如果一开始绩点并不高,之后却每年都在上升,这样的学生也会受到青睐,因为学校认为,成绩的上升反映的是学生努力的过程。在老师的推荐信中,学校想知道的也不是这个学生的成绩或上课表现,而是更关注学生的努力程度,比如如何提高成绩、克服困难,“这反映出你在大学的课堂里能不能继续做好。” 招生官不仅要看SAT、GPA,还会看学生选了哪些课程,如果学生选择的课程里难度高的较多,如科学、历史,也会占优势。
除了学业成绩,社会实践活动也是重要的一环。帕特森归纳说,最打动人的活动经历都是能够体现出独立、自强精神和个人能力的,比如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开拓一个新的领域,或者坚持某项长期的兴趣爱好或活动。一个男生申请斯坦福时,发现没有奖学金,就自制T恤卖给毕业班的学生,把收入作为奖学金;一个印度女生喜欢服装设计,很早就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卖得不错,这都是很好的经历。
在活动中体现出的领导力,也是美国大学特别看重的内容。“领导力不一定是学生会主席、体育队队长这样的头衔,你可以只是一个普通的队员或干事,但你做的事情却体现出了领导能力,影响了自己,也影响了他人。”帕特森说。
他建议学生,要让大学注意到自己,就要体现出你与所申请的学校“气场相合”。如果你曾去过校园参观,给学校发过邮件,对学校的环境、学科和特色都很了解,就能增加胜算。
报一些“冷门”专业也会增加录取几率。大多数中国学生都报经济、精算、商科,如果表现出对英语、法语、历史等专业的兴趣,就会显得很不一样。
最后,帕特森还提醒往往过于“低调”的中国学生: 不要羞于“吹嘘”自己,一定要“高调”一些,把自己得过哪些奖、做过哪些事情全部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