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拼孩子”究竟为了谁的梦想?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恰好是周末,许多孩子却仍将忙碌。“我要去上跳舞班”“我要去听英语课”“我要参加围棋决赛”……一些孩子告诉记者,他们早已忘了,上一个“无忧无虑”的儿童节是在几岁。
重重社会压力之下,家长[微博]把“拼孩子”变成了一个艰巨的事业来完成,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教育的“渐进式扭曲”。
孩子能上重点大学是多数家长的期望,能让孩子出国留学亦成了父母的骄傲。从孩子出生开始,依着这些目标苦心经营,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回报率的投资行为。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国内重点大学或世界名校……家长们相信,一路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孩子优质未来的保证。
问题是,谁又能保证失落的不比得到的珍贵?更重要的是,这些是不是孩子们的理想?他们的“主体地位”在当下的教育生态中并未得到充分尊重。
微博帖子“一位大陆妈妈眼中的日本幼儿教育”,一度引发不少网民感慨:日本的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而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和说“谢谢”。
美国中小学教育不重基础训练重发散思维,也在网络上引发了讨论: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对学生的分类排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在学校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
除了“羡慕嫉妒恨”,更多家长把矛头对准了当下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竞争环境。“我们也很难呀,谁愿意给自己的孩子那么重的负担。”一位家长这样告诉记者。
教育环境的改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体制机制的变革犹如“大象转身”。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放下自己盲目的焦虑和坚持,就会形成“潮头”效应,推动改革前行。须知,教育是渗透在生活之中的,家长才是孩子内心最重要的支持者。
上一篇:警方扮“坏蜀黍” 零食iPad拐走19个孩子 下一篇:面对可怕的中国式教育家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