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教育 > 正文

灾区六年级学生:一回到家就感到害怕 也睡不着

昨早,第一批药品到达灵关。晨报特派雅安记者 蔡代征/摄

  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当一场灾难来临时,人们心理的伤可能比身体上的伤还要疼。伤口的抚慰需要坚强,也需要人们的援助之手。雅安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启动了心理援助应急行动,赶赴灾区开展心理急救工作

  给孩子做心理辅导

  “老师,您从哪里来?”“我从北京来。”“老师,那您一定是来帮助我的!”这是一位小学六年级学生和心理援助专家刘正奎的对话。当刘正奎询问另一个孩子,是不是老师通知他才来的时候,孩子说,“我是自己想来的,”“我一回到家里,我就感到很害怕,也睡不着觉。这里有同学,有伙伴。”

  地震发生后,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两名驻扎在北川心理援助站的专家以及来自北京的三名专家分路赶往灾区。记者22日晚连线此次心理援助工作组副总指挥刘正奎的时候,他正在从雅安市赶往芦山县龙门乡重灾区。记者昨晚再次采访刘正奎时,他已经工作了一整天。

  “孩子和成人不同,心智还不成熟,面对同样的灾难,心理忍耐力和抗压力不强。必须通过同伴关系和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帮助他们尽快康复。”刘正奎说。不同阶段孩子在灾害面前的反应也有所不同,“比如有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向我反映,自家的孩子还尿床了。我告诉这位家长,这是正常的,是一种灾后的行为退缩,一定要多关注他,多陪陪他。”还有高三学生家长觉得,地震后孩子的行为特别不能让人理解,只要说一件事就会脸红脖子粗,暴跳如雷。“我告诉她,这是青春期常出现的过度警觉,在灾后更加严重了。"

  帮助大家自我调整

  在这一天里,工作组发放了针对不同人群灾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为灾区群众上了开导课,教给大家如何自我调整。“一次重大灾害后,精神疾患的发病率是超过10%的,表现往往是心慌,闭眼就回忆地震场景,还有容易激怒,属于过度警觉。如果持续一个月,就很有可能演化成精神疾患,因此前期的精神普及非常重要。”

  刘正奎说,昨天已经是灾后第四天了,但仍然有人高度亢奋,难以自我调节,这时候最需要专业人员帮助。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伤病员,尤其是有些残疾的人,受到了身心的双重打击,工作组将在后期对这类特殊群体重点开展工作

  建站进行长期疏导

  刘正奎所在的心理援助组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为灾区的安置、学生的复课提出建议。目前,工作组已初步决定在芦山县做三年心理援助,在龙门乡建立工作站,帮助灾区群众长期心理疏导。

  他补充说,虽然灾区群众情绪整体上看是稳定的,但从个体内心看,大家都有普遍的灾后应激反应。“他们的房子倒了,第一不知道做什么,第二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刘正奎介绍说,在这种应急阶段,出现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一般10天至半个月后症状会慢慢消失。

  “现在这里还没有地方住,我们各自找了个椅子睡了一觉。”刘正奎说,目前芦山县城的帐篷还算够用,但龙门乡受灾群众还是缺乏帐篷。

  由于当地的隆兴中心学校已成为安置点,援助组决定就在这里建立援助站,希望能够给孩子们做些心理辅导,为学生下一步复课做些准备。

  晨报记者 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