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教育 > 正文

孤独的医圣——复旦投毒事件心理分析

  复旦学生中毒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目前犯罪嫌疑人林某已经被刑拘,但其动机依然成谜。林某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后考入复旦读研。林某的微博(@大汉漠北)也随后被曝光,通事发后的4月5日,他在微博中谈及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并称“带种的就来真的”,“出来混,就不要怕死”。浏览嫌疑人的近期微博内容,发现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走上这条错误的道路,以至于“同室操戈”。

  “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

  “假如不要让我们一天完成1000个病人,态度大抵会有极大改观……”

  “其实就一份工作,无须纠结。选择的多少与干得爽不爽无必然联系……”

  “对我潮汕男人的一些评价,最后总结:嫁人不嫁潮汕男。昨晚我不屑做解释。此刻才意识到不屑会否被认为是默认?父老乡亲,是我的错!”

  以上为林某微博真是内容摘录,其他还有缺席博士生考试(为什么会一改初衷?),择业进程中的无奈(什么事使他犹豫痛下决心的?)元宵节未能回家(为什么?他的家庭是怎样一个情形?)等等,我的眼前是一位内心世界孤独、现实世界苦苦挣扎仍旧难以融入的孤独人。他心志其实高远,他曾向往过做医学圣人,他其实原本善良很有个性主见,然而他的内在和现实之间的冲突却在不断升级中。投毒行为的本身可否解读成他是在发泄呢?那么发泄的基础一定会有众多压抑吧,这些压抑究竟是什么?无论他想伤害的对象是谁,投毒饮水机这种偷偷摸摸的行为本身就暗含着林同学性格中的隐忍内向的成分。为此我们看到隐忍压抑是这位同学的人格特点,而心理学视角一个人的内心如果被压抑多了,这个人的心灵势必会扭曲的,因为他难受,所以他要发泄。

  纵观近期校园恶性事件 学生最该学习什么

  学生只有学习能力是不够的。人际关系中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人际环境中如何更好地觉知自己和调整自己,让自己更好地适应,其实这些能力的养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新定义:身体,心理以及社会适应力的三者状态的完好整合。由此我们发现处于不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足够庞大了,是时候被关注和积极救治了。我同意北师大李涛老师就这一事件发表微博的观点:“心理健康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它也关乎别人,特别是对周围的亲人、朋友、同事、同学会有很大关系。

  投毒者心理是扭曲的,我相信他这样的心理平时也会有所表现和外露,所以我们如何识别周围人的心理问题,也许就可以防范和避免善良的黄洋悲剧。” 黄同学是医学方面的研究生,准博士生,是精英。但他却对外界毫无防范之心尚不能保护好自己。水的味道不对,是否立刻有觉察,给自己做过及时处理?一个居心如此的同学就生活在自己身边却毫无觉察,那么关于自己的优秀是否会引起同伴的嫉恨,自己平时的言行是否对身边同学形成压力和无意中的使其自惭形秽,相信黄同学是缺乏这方面感知觉能力的。为这么优秀的人逝去我们扼腕叹息的同时是否需要思考,究竟什么是优秀,我们究竟该学习些什么?

  有人说,乞丐只会嫉妒他周围赚钱更多的乞丐,而关于其他大富翁,他们的钱再多他也不会在意。这句话足以说明,当下学生的心胸和视野亟待开阔。我所了解的现今校园学生活动也多半急功近利性质的,这也是整个社会环境所给予的压力,但真的是这样吗?我所了解的校园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也多半流于形式,这确是千真万确的。后续网络信息还有关于林同学与导师之间的冲突,实习择业时期具体困惑,还有他发言不敢大声讲话等等,无一不是他内心压力不断积累和叠加的表现,可是真正能够使他感知觉到自己问题的途径在哪里?为逝者痛惜,也为林同学痛惜!

  作者:姜辉丽,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研员,北京红茶紫烟心理所主任,心理咨询师 、心理督导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