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生活网

当前位置: 时尚生活网首页 > 教育 > 正文

清华举行自主招生复试 800余学子清华园逐梦

  4月6日,2013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复试在第三教学楼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学子齐聚清华园,参加这场清华特色的自主招生复试。

  据悉,清华大学2013年自主招生对初试环节做出了重大改革,将笔试科目确定为“数学与逻辑”加上“物理探究”或“阅读与表达”两门,更加突出对学生学科特长基础的考查,力求有效地对学科特长人才实现“精确制导”。在复试中,清华继续采用综合面试与学科专业面试相结合的形式,突出对考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考察,同时扩大了体质测试的覆盖面,更积极地倡导考生自身、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关注。“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的最终人选也将在复试之后确定。

  学科/专业面试:瞄准潜质、精确制导

  为了更好地在自主选拔中实现不同学科专业对人才培养不同需求,使“具有学科特长和专业培养潜力”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加有针对性的科学评价,清华大学2011年在自主选拔复试中开展学科专业面试。经过精心整合,今年的学科专业面试分为10场,包括机械学科、信息学科、经管学科、建筑学、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等。各学科专业的专家、教授都为学科专业面试精心准备了具有学科专业特点的考核形式,力求能够最准确的评价考生的学科特长与创新潜质。建筑学科要求考生们利用自制的PPT进行自我介绍,用5分钟的时间“有声有色”的展现考生对建筑学的理解和个人的审美能力;数学学科则采用“同起跑线考核”的办法,在考核现场先向考生讲授30分钟的全新知识,之后组织考生交流讨论,并马上就此进行笔试和面试,这种方法使得数学考试高手、奥赛选手乃至数学天才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考官可以排除干扰,重点针对考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深度考查;人文科学实验班、经管学院为前来测试的才子才女们量身定制了具有学科鲜明特色的考核办法,在考场中考生既要动笔又要动口,既有“单挑”也有“群考;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采取的是“模块化考核”,针对该专业对考生的选拔目标设计出了志愿动机、科学思维、工程思维、实践能力、科技英语等“五关六将”,要想获得认可,考生必须闯过多位知名教授把守的“关口”。

  体质测试:体智并重、健康引导

  从2011年开始,清华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将体质测试纳入自主选拔复试环节。此举在考生、家长和社会中均引起了积极正面的反响,同时也带动兄弟院校开始重视考生的身体素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名校均在今年的自主招生中增加了体质测试环节。今年清华大学进一步扩大了体质测试的覆盖面,要求原则上所有进入复试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质测试,复试当天有特殊原因无法进行测试的同学需事先提交免测申请。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表示,“体质测试不仅有利于学校选拔出学习与体魄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也向社会传递了德智体并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积极引导基础教育重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展。”

  “拔尖计划”选拔:创造舞台、亮出绝技

  2012年清华大学首次推出自主选拔“拔尖计划”,发挥自身综合性学科布局的优势,为天才开辟空间和创造条件,使其能够成为所擅长领域的未来拔尖创新人才。2013年, 27位同学最终进行“拔尖计划”的复试环节,清华大学专门组织了相关学科的专家组,精心设置考核过程,为他们创造了可以充分发挥的“舞台”,期待他们拿出最好的状态,亮出“绝技”。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来自上海的一对双胞胎——董蔡氏兄弟,他们从小都对物理学十分着迷,在高中时,他们一起自行设计和制作了漂浮式水面油污处理器已经获得了国家专利,同时该作品在2011年国际可持续发展(能源、工程与环境)项目(I-SWEEEP)奥林匹克大赛中获得铜奖以及石油泄漏预防和处理单项奖。来自天津的肖同学则已是小有名气的“为90后‘正名’”的时评作家,关心时事的他迄今在主流媒体公开发表时评、杂文、随笔等达到200余篇,并结集为“一个90后的社会人文沉思录”分三册出版。作品被认为体现出了“独立思考精神和公共情怀、人文情怀、批判情怀”。面对这样的才子,清华专家、教授们也为他们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

  “自强计划”选拔:关怀贫寒、促进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一直是清华大学不懈努力的目标之一,2012年清华大学推出的 “自强计划”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共有29位同学借助于“自强计划”圆了他们曾经遥不可及的清华梦。于涵表示,“这些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不差,在自强精神上更胜许多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一筹,但是他们的“起跑线”却比许多同龄人要落后许多,这样在看似公平的高考中开始比赛,也显然是一种不公平。我们要为他们真正做些事情,这个自强计划就是要给他们一个梦想,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点燃希望之灯。”

  2013年全国16个省的29位同学进入了“自强计划”的复试,他们都来自“贫寒家庭”,绝大部分是“农家子弟”,其中4位还是少数民族同学。清华大学由一批多年来致力于帮助教育落后地区发展的教育专家组成了面试专家组,与其他面试重点考察考生的创新潜质或综合素质不同,“自强计划”的面试重点是考生的真实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在他们身上是否具备自强精神和发展潜质。复试之后,专家组还将要对拟认定考生进行实地考察,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

  来自江西的小罗同学是今天所有面试考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的求学经历与众不同,因为经济原因他在初中毕业后不得不离开心爱的校园出外打工补贴家用,但是他内心深处一直保留着一份“清华”梦,三年前他在好心人的资助下重返高中课堂,面对已然生疏的课程他加倍努力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自2003年作为首批试点高校实施自主招生考试以来,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已走过了10年。10年来,清华大学根据自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如何利用自主选拔开展多元录取,科学选材,招收具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同时引导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表示:“10年来,清华已基本形成了基于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以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为选拔对象,以考生在高中期间的学业与综合表现为评价依据,为以学科特长基础测试、综合素质面试结合学科专业面试以及体质测试为选拔手段,以‘新百年计划’为创新突破点,以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为基本原则的‘清华自主选拔录取体系’”。

  新闻与传播学院2005级学生蒋抒洁是2008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这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她当年就是通过自主选拔被认定的。本科期间蒋抒洁展现出了全面的能力,她曾获得首届外交学院模拟新闻发言人大赛一等奖;入选清华大学首批100名奥运骨干志愿者;获得“北京奥运,西部共赢”微软杯首届高校公益项目策划大赛一等奖;创始“WEE-LUV未来:东西部大学生联合教育志愿计划”获得“高盛全球领导者社会企业家基金”支持;获得第五届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一等奖……2011年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得主周滢垭是热能工程系2008级本科生,高中时曾经获得“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在获得自主选拔认定并顺利进入清华后,她仍然专心于科技创新的研究,她的作品《新型无叶透平及其应用设计》获得了清华大学第29届“挑战杯”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蒋抒洁、周滢垭是众多清华自主招生学生的优秀代表。据统计,10年中,4500余名优秀高中生通过自主招生考入清华大学,他们在本科学习期间表现出了较高的学业水平、优秀的综合素质和相对突出的发展潜质。根据近期开展“清华大学生源及发展质量调查”,经过对从首批自主招生考生的2004级学生到2008级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各方面表现的数据统计,这五批学生中,一方面,通过自主招生入校的学生的平均学分绩均明显高于普通高考学生,学分绩差值在2-2.5分之间,类比高考标准的满分750分体系,这相当于通过自主招生入校的考生在大学四年间仍稳定地对普通高考进校生保有20分左右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获得综合奖学金(注:这里统计的“综合奖学金”是清华大学学生可以获得的最高等级奖学金的统称)指标体系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通过自主招生入校的学生获得综合类奖学金的比例为29.4%,显著高于普通高考进校生18.7%的比例,这相当于通过自主招生进校的考生在大学四年间能够跻身“清华优等生”的概率比普通高考进校生高出近60%;同样,在代表学生发展潜质的就业、深造的统计数据表明,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学生比普通高考进校生获得优质就业岗位及深造机会的概率分别高出71%和78%。需要说明的是,这五年间通过自主招生入校的学生在入校后并没受到任何的“特殊照顾”,这些对比结果完全是在入校后的自然成长环境下形成的。“通过对10年来清华生源与发展质量的数据分析我们看到,清华10年的自主选拔确实选、育出了一批符合清华要求、社会期望的优秀人才”,于涵十分肯定的说。